导语
5月末,中外涂料网,中外涂料周刊联合主办的“征涂万里行”活动走进成都。栏目组在成都最大的建材市场之一的府河桥市场走访时,偶遇前来为自家新建乡村小别墅购买装修材料的张先生。据悉,张先生家住附近郊县,近日家中二层小洋楼主体建筑已经施工完毕,于是专门抽空到成都的建材市场转转,看看有没有自己中意的材料。
当被记者问及如果价格只是略微偏高,是否会选择无机涂料时,张先生表示很困惑:为什么要花高价钱去买无机产品?不都是绿色有机的更好吗?哪怕是多花点钱,也会选择更好的……同样很困惑的栏目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为张先生解释清楚涂料并非食品,两者的品质界定标准不能混为一谈。
现代无机涂料诞生已经有近150年历史。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市场也有40余年时间,为何在普通中国人心目中却有着如此尴尬的地位,这个问题值得行业去关注和思考。
为此,中外涂料网联合中外涂料周刊推出“无机涂料系列”专题。一共三篇系列报道。此前,我们已发布第一篇《系列一丨遭遇40年白眼,终于等来利好政策》,今天我们带来第二篇《系列二丨风水轮流转,中国无机涂料能否赶超百年?》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讨论!
如果将无机涂料的发展看成一场赛跑,中国的起跑线很高。早在几千年前,中国西部地区就已经出现将天然矿物质用于绘画及建筑装饰的实例,部分壁画与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无机涂料。从兵马俑、到敦煌壁画到唐三彩,无机颜料的身影无处不在。毕竟那时科技水平有限,大家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颜料也是天然的。但是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在艺术造诣,中国在那时都是遥遥领先。
只可惜当时中国对无机涂料的应用太过局限于艺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固然辉煌,但是它错过了很多,例如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
1768年,德国诗人兼剧作家J.W.歌德通过试验,发现纯石英溶解于适量的强碱中时,会释放出一种透明如玻璃的硅酸盐液体——水玻璃,这就是硅涂料原始的主要原料。
后来,德国科学家凯姆将水玻璃与无机色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能渗入矿物基层内部,与其表面合成一体的涂料,这种涂料就是全无机硅酸盐矿物涂料。其品质优越,性能远超当时其他涂料,不但能美化建筑,还对建筑物有超强的保护力,有效提高建筑寿命。凯姆把硅酸盐溶液发展成硅漆(矿物涂料)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在1878年获得国王卢德维一世颁发的专利。
至此,西方国家对无机涂料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美国白宫,到德国维斯教堂、新加坡总统府、英国白金汉宫、美国五角大楼处处可见无机涂料的身影。中国香港新机场、香港地铁站、上海奥林匹克花园也使用了无机涂料,虽然晚了几百年,终究是跟上了。
跟上不代表平起平坐,毕竟百年的鸿沟不是那么好跨越的。现在无机涂料在中国大部分还是在高端的工业、航天、航海领域使用,没有欧美那么普及化。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精英人才开始投身于无机涂料领域,为这个领域抛洒热血和青春。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料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
截至2020年4月,中国有102所高校都开设有涂料工程专业;2020年3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增设“涂料工程”本科专业获批,中国涂料行业又添一所高校生力军。2020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董事长洪杰为涂料行业发声,他表示要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地。由于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突出,导致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落地,无机涂料发展将迎来新的转机。
百年看似难以反超,但是中国人口多,人民心齐力量大,加上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