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变形,扭曲,走样,总有一种想不明白的感觉,似乎是老板或者老总们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造成的,但是,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又常常感到他们的管理愿望和能力远远胜过经理们。很多职业经理人,在面对管理难题时,竟然表现得不够职业,甚至不够专业,最近,接触了两位销售大腕,他们对于管理的态度,让我有一种瞠目结舌的感觉,说出来和读者诸君分享。
A君出身自某明星企业,是那个企业家装漆品牌的销售总监。我们在一起讨论工作,涉及到一些管理动作,他立即做出十分激烈的反映:“别和我谈规范化,那都是骗人的”。B君经历过的企业更是赫赫有名,他本人在涂料营销界也是小有名气,但是说到管理时,也是一副激烈反弹的架势:“听到管理这个词儿就腻歪,换个词汇说不定我还能接受,比如‘指导’或者‘要求’等等”。
这两位仁兄对于管理的态度,有一个共同点:情绪化的反感。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情绪?最有可能是曾经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吃过亏,受过瘪。我们知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一定要提到日程上来,原先天马行空的经理们,最先感觉到受限和压力,趋乐避苦的本能,多年累积的习惯,使得他们打心眼儿里不喜欢推动管理的那些同事,例如人资经理,财务经理。但是因为老板极力推行管理举措,明确要求销售部门接受人资和财务的考核与流程,销售经理只能被动接受。越是能力强大的销售经理,对于这种被动局面的反弹越强烈,可能这就是我见到的两位销售大腕对于管理如此“深恶痛绝”的心性原因了吧?
在和他们讨论管理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个振振有词的理由:大多数老板出台的管理措施都不正确,属于昏招,所以,作为销售干部,为了公司的销售业绩,有权利加以抵制。这个表面上看来无比正确的理由,其实也是错误的。任正非说过:先固化,后优化!华为的管理之所以规范严谨,之所以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就是冲过了制度建设的困难期,我把这个时期称作“恶法阶段”。企业从无法可依,到有善法可依,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间一定会经历这个“恶法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法规”本身有漏洞,这是“恶法”之所以“恶”的内在原因。另外,企业经理人对于任何法规都不习惯,感觉不舒服,这是“恶法”之所以“恶”的外在原因。有一里一外两个原因,“恶法”被抵制,甚至被取缔都好像顺应“民意”,于是制度建设也就胎死腹中。
进入新常态,野蛮成长结束了,销售大腕的作用降低了,团队管理,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到处都在推进流程和制度的建设,向管理要效益,已经势在必行,经理人深入反思“是企业不该管,还是自己不该顶”正当其时,如果抱残守缺,无异于自我设限。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