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丁建生出生于山东青岛,祖上世代经商,生活相当富足。外祖父一下子被打倒为“资本家”,母亲划为“地主成分”。5岁那年,丁建生跟着母亲下放到农村。没有想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阶级成分马上成为历史。两年后,24岁的丁建生顺利地考取了青岛化工学院。
也就是那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一份关于引进合成革的项目文件上批示,“应当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大伙穿鞋问题就指望它了”,“望快点谈成为好。”那个项目就是烟台合成革总厂从日本引进的3套合成革设备,总预算4.6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财政收入的4‰。什么东西如此重要,竟然引起总理的关注?原来引进的项目中包括与之配套的年产1万吨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也就是MDI。
据说,英国股东得知日本人将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卖给我国后,依旧大发雷霆,尽管日方已经在转让合同中设定了苛刻的约定,“只能转让生产许可证,10年之内不得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
命运的齿轮就这么阴差阳错。1982年大学毕业后,丁建生正好分配到了烟台合成革总厂。丁建生用自己的勤勉和用心很快就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组长,4年后更是提拔为MDI分厂的车间副主任。
4亿多引进的MDI生产装置,前面3年还能每年勉强生产四、五千吨,到了第4年干脆隔三岔五闹罢工,动不动还发生爆炸,第6年彻底成了厂里的包袱。本就是日本淘汰的落后技术,加上零部件维护不及时,所以运转非常不稳定,“一年里有一大半时间在检修。”即便生产出来的MDI也因为质量差、成本高,根本无法与日本货竞争,工厂一度陷入倒闭的边缘。
事实上,此后国家又批准了4套MDI技术引进,均因美日封锁技术而搁浅。
“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装置!”1993年,时任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给总厂领导拍胸脯。这年,他39岁。
自己开发MDI?疯了吗?甚至包括总厂的研究院也一致反对。MDI这项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技术,历来被欧美国家当做宝贝,所有技术严格对第三世界国家封锁。
丁建生扎进了MDI设备的研制中。没有人,他就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是没有人来?他就建议采取定向培养,“每年给大学3万块钱培养一个。”就这样,1995年,第一个硕士来万华上班,一年后终于建立起了一支10人的科研小组。
丁建生把原有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花了半年时间就对几十万个零部件了如指掌,而且当时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也不差,上海、长沙等地的重工设备厂家完全可以自己造出磨具。
难就难在工艺流程和其中的化学反应。丁建生首先想到了计算机。当时我国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速度已经突破1亿次。此后,他在国防科大、中科院计算机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成功开发出MDI工艺流程计算机模拟、核心化学反应计算机数学模型,并一举搞出国内首套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
正是该软件包,让此前已经接近报废的那1万吨MDI装置成功复活!
关键时候,母校青岛化工学院伸出了援手,与丁建生开展联合攻关。此后2年,他一鼓作气,相继突破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和分离精制3大核心技术。
1996年3月8日,气温只有零上七八度,设备运行困难,丁建生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决定把变频开到最大,并将参数提高150%-200%,结果1.5万吨MDI设备试产一次成功。万华化学终于完全掌握了整个MDI技术,也标志着我国成功冲破西方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1998年12月20日,烟台万华聚氨酯公司正式成立,丁建生出任总经理。
2001年1月5日,烟台万华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先改制后上市的公司。万华MDI产能也由1.5万吨扩至4万吨,又扩至8万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套MDI装置,万华就拥有两套。而这一切,丁建生只用了短短8年!
客户纷至沓来,销售收入很快突破5个亿,万华化学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掌舵后,丁建生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用人才。他给博士开出的价码是10万元年薪、150平方米海景房,尽管当时他自己只有2万元收入、70平方米的单元房。
“技术创新”更是丁建生所看重的。一套连续精馏装置技改后,创造了效益,按规定奖金高达92万元。奖?还是不奖?丁建生当场拍板,“奖!现金从银行取回马上发放!”
也就是这一年,我国加入WTO,丁建生隐约预感,“万华的春天就要来了。”
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后,股市大跌,此后的911恐怖袭击使欧美更加需上加霜,MDI出现全球过剩。国际巨头把目光纷纷瞄准中国,价格比正常售价每吨要便宜 700 美元,“倾销幅度超过50%。”
当时,万华的量产规模尚不足5000吨,而6大国际巨头短短半年就涌进来10万吨。
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用西方人的游戏规则打败西方人!”
丁建生果断向国 家经贸委申请反倾销立案,那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化工行业第一起反倾销案。
正是在调查立案的2年里,丁建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他一方面对原有的1.5万吨装置进行改造,确保稳产高产,另一方面,新建了宁波年产16万吨的MDI设备。
2003年,丁建生主动撤诉,宣布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交锋,“量产一上来,价格一摊薄,就有了打价格战的底气。”
正是凭着“引进吸收”+“摸透规则”,到了2004年,万华一举成为亚太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MDI生产商。
国际巨头开始着手在大陆建厂,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只占全球10%不到的份额,而丁建生所有的宝都压在国内,“一旦价格战打败,万华将满盘皆输。
2004年底,丁建生率先提出国际战略,具体而言就是“第一,先市场、后制造;第二,自主培育渠道,不依靠中间商;第三,主打自主品牌。”为了打赢国际化战争,丁建生强迫自己不断学习,努力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布局、资本运作方式,在“战火”中成长。选中的对标企业就是德国化工巨子巴斯夫。正是从巴斯夫的总裁戴丹尼斯身上,丁建生学会了“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期,在资产贬值时进行收购”的收购铁律。
2007年,就在丁建生决定在欧美、中东建厂时,美国次贷危机突然降临。2008年5月,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公司出现告急,资金链条断裂,公司岌岌可危。
“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打入欧洲。”2009年9月15日,等丁建生一行四人经十多小时的漫长飞行,兴冲冲赶到法兰克福机场旁的喜来登酒店,却只等到了博苏化学公司大股东5分钟的见面时间。
“必须拿下!”丁建生怒从心中起。
冷静一分析,最大的阻力来自博苏化学的第二大股东帕尔米让。那是英国的一家老牌并购基金,两年前刚刚以16亿欧元的价格坐稳了博苏化学董事会的位置,所以不可能放弃到手的肥肉。
“你不同意,那我就让大股东逼迫你同意!”
当天晚上,丁建生召集了团队开会,成员中包括赵兵,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博士,曾在多家世界顶级投资银行供职。牧新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会计学博士,曾任奥斯汀大学金融学教授,是金融及资本专家。
商量完收购要点,他马上拨通了几家银行行长的电话,结果当即就获得20多亿欧元的贷款承诺。从第3天开始,丁建生安排团队大量买进博苏化学的夹层债,5天后万华持有债券的比例就猛增到67%。
这下轮到博苏化学发毛了。第二天,匈牙利总理特使、经济部副部长紧急约见任我国驻匈牙利商务参赞。
识时务者为俊杰,等丁建生回国的飞机刚一落地,博苏化学的电话就追了过来,“有事好商量!”
2011年1月31日,万华斥资12.6亿欧元成功并购匈牙利博苏化学公司签字仪式正式举行。一年后,股权比例由36%大幅提高到96%。
就这样,来自渤海湾一角的万华化学,在竞争对手的欧洲老巢撕开了一道口子,从列席会议坐上了主桌,不仅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且其MDI产能立刻进入全球前三。与国际巨头为了消灭竞争对手不同,丁建生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所以他不只是单纯的资本输出,而是通过输出技术、管理来完成企业文化的融合。
在收购博苏化学后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丁建生特意引用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作为开头。
此后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他详细列举出了17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匈牙利人,结果引发现场五、六百名匈牙利员工和网络在线收看演讲的2000多员工的欢呼,掌声多达20次。
丁建生彻底赢了!烟台万华和匈牙利博苏化学之间的这场收购与反收购大战,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奖。
从此,万华化学再无对手,连续6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一跃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欧洲最大的TDI供应商。
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的万华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号称化工界的“华为”,在异氰酸酯领域已超过巴斯夫、拜耳等国际化工巨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2016年10月28日,丁建生因年龄原因,卸任万华化学的董事长,万华化学,这个2001年上市的不足36亿市值的小化工厂,如今已是1026亿市值的大块头。而这正是丁建生31年如一日的付出!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