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漆集团(中华制漆)8月3日发布盈利预警之后,叶氏化工也于8月15日发布中期业绩报告,表明这两家港资涂料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遭遇到的业绩困境。其中,中华制漆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800-2000万港元,紫荆花则经营利润为460万港元,同比下滑70%。
中国大陆的港资涂料品牌主要以“中华制漆”及叶氏化工集团旗下的“紫荆花涂料”为代表,其涂料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内地。
中华制漆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估计亏损是由不同因素所导致,包括集团下调的制漆及涂料产品平均售价的策略,以促进制漆及涂料的销售以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集团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而产生约500万港元的开支。
而叶氏化工集团则表示,回顾期内,原料价格跃升,对涂料业务(紫荆花)造成严重冲击,毛利率按年下跌9个百分点至24%;经营利润为460万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70%。工业涂料经过策略性整合后,推动销售量及营业额分别增长6%及3%。受惠产品组合改善,包括在建筑涂料板块,利润较高的环保乳胶漆的比率增加,减低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对建筑涂料毛利率带来的影响。
中华制漆与紫荆花都创立于香港,受惠于香港及其他亚洲地区国家的建筑业以及玩具、电子及电器制造业在70年代的快速发展,并得到了快速扩张业务的机会。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两家公司陆续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建立了数量庞大的渠道经销网络,并成为国内涂料知名品牌。
2012年-2016年,中华制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68亿港元、11.01亿港元、11.31亿港元、8.68亿港元和9.37亿港元。而紫荆花涂料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09亿港元(含油墨)、33.95亿港元(含油墨)、33.51亿港元(含油墨)、18.91亿港元、16.96亿港元。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中华制漆、紫荆花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增长业绩正逐步放缓。不光是业绩表现,两家港资涂料品牌近年来在中国涂料市场的“声音”也越来越弱。其实,中华制漆以及紫荆花在内地深耕多年,在国内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在全国多个地区拥有大型的生产基地,在产品的供应和渠道方面存在优势。那么问题出在哪?
一方面,整个涂料市场大环境不佳,涂料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加上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厉、原材料上涨等,涂料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国涂料市场格局越来越复杂——外资品牌不断蚕食市场份额,本土品牌之间的竞争也依然激烈,在建筑、木器涂料领域,港资涂料品牌并无任何差异化竞争优势而言;第三,涂料市场瞬息万变,港资品牌在市场营销及应对策略上也有些滞后。
面对市场压力,中华制漆、紫荆花也正积极求变。
2014年,叶氏化工集团对涂料业务进行了重组,将旗下民用“紫荆花漆”及工业用“恒昌涂料”、树脂等工厂重新整合,新成立紫荆花涂料集团,并于2015年1月1日将正式运作。紫荆花涂料集团总裁叶钧表示,集团的主要业务方向民用涂料仍以民用家装领域和工程领域为主,工业涂料将以玩具,家具、工程机械、数码涂料等领域为主。
与此同时,早在2013年,作为中华制漆母公司的北海集团,为了能在中国内地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一直考虑将“中华制漆”分拆上市。经过4年的等待,2017年7月10日,中华制漆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可以预见,上市之后的中华制漆将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渠道扩张和市场开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内地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如今,中国涂料市场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深度洗牌阶段,在这一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涂料市场环境,求变之后的中华制漆、紫荆花涂料等港资涂料品牌若要迎头赶上,需要更加的专注。
责任编辑:余凯旋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