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海竞争趋于白热化,许多人就会盯着蓝海,一方面认为红海竞争过于激烈,即便投入再多的资金与精力,想要获得一席之地,难度非常大,另一方面蓝海市场未有强大对手甚至是空白,只要稍投入一些,就能立竿见影,收益颇丰,并且在市场白热化后早已占据领先地位。这样的想法本来倒也没错,谁让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无论是市场、生意场还是职场,各方面的竞争之厉害,是别的国家所不能比的,并且贴着制造大国标签,什么东西都会极速被模仿,因此红海的竞争激烈,超过了想象,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之后,信息化的爆炸,上世纪80、90年代的供不应求早就不存在,所以特别渴望蓝海的出现,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竞争,还能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嗯嗯这都可以理解,但蓝海市场又个问题,或许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教育市场的高成本!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这个和蓝海市场到底是先教育市场还是先形成市场一样;就像10多年前开始捣鼓艺术漆的某涂料品牌一样,率先认为中国未来墙面装饰一定是艺术漆的天下,质感多彩替代平面单色的乳胶漆产品,这是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已经得到了检验,中国也必然有这么一天,所以艺术涂料在当时属于蓝海市场,跳出了乳胶漆墙面漆的白热化红海竞争,但10多年来,无论如何教育发力,都无法撼动市场,没有形成众人得益的生态圈;而如今,艺术涂料已经在市场上有几百上千个品牌进行竞争,蓝海还未形成就已经成为了红海,而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已淹没在一片红海中,既没吃到初始的红利,甚至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又为别的品牌做了嫁衣,孕育了初期市场不说,而培育了一大批人才,成为黄埔军校;悲剧啊~~~~~~
蓝海红海,都是会吞没淹死人的海,红海虽然竞争激烈,没有太大利润空间,但只要努力和多花时间,各指标细节上都比竞争对手好一些,自然还能存活;蓝海看似宽广,但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和研发实力来教育匹配市场,会“淹死人”。
曾经对先树品类,再做品牌的这种蓝海战略大赞,觉得能提出这样牛X的想法,实在高明,但实战下来,至今鲜有成功,特别是面对的中国这一大片市场,首先信息的传递需要极长的时间以及成本,即便是互联网时代,传播效率已经比以往高效不少,但相对应成本更高,为了节约时间,缩短传播时间,必须用极好的创意展现和大量的媒介、活动等传播来助推,而这种实力,非一般企业所能实现!蓝海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提法,但大部分并不适应于传统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也很难短期内获得回报,毕竟生存比发展来得更重要。
上海街头的奶茶店,10多年前有个品牌叫“街客”,遍布全城,其它跟风品牌死的死逃的逃,专家大呼茶饮市场是红海,已无法再有新品牌能进入!而后来COCO、一点点等品牌相继进入市场,通过产品、铺店数量、速度等全面超越街客,如今早已不见街客踪影,又有专家呼吁,放弃茶饮投资,寡头太厉害!而年初从广东而来的喜茶让上海消费者排队5小时,一些传统垄断大牌又颤抖了!说好的红海呢?怎么还前仆后继的进来,还是能成功?因此是不是红海激烈,根本不是找借口去扑入蓝海,没有实力在红海里生存,也别想着一劳永逸开辟新战场去搞蓝海,没!实!力!换什么海什么跑道都没辙!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