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除了艺术涂料一窝蜂的上,几乎所有的涂料品牌都在组建一个新的体系——刷新服务。刷新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X邦和XX士已经推出多年,为何会在今年井喷?房地产大环境这类也就不说了,分析起来不是一句两句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产品销售的高速增长期过了,任务完不成了,怎么办,那就学人家刷新服务呗!百度上搜出一篇多少多少二手房的墙面需要翻新的数据,加上如何让经销商和油漆工多赚钱的鸡汤文,凑在一块总能让老总满意,无懈可击,而且有前车之鉴,别人都教育了市场,关键是没有啥大成本投入,所以,市场就是这样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集体推出了刷新服务。
这本不是什么坏事,的确市场确实需要服务,涂料经销商也需要从仓库搬运工转变为服务商,产品价格现在都透明了,换谁谁不能干,没有点真功夫,以后就要被淘汰了。但很尴尬的是,刷新涂刷服务,一直就存在着,以前玩的油漆工俱乐部不就是差不多嘛,无非现在油漆工被打散了,很难组织起来,以前用一些小礼品、积分来管理油漆工的方式不管用了,因此用更大的利益来捆绑!从原先依托油漆工来接单,变成由品牌方、当地经销商接单后再交给油漆工来执行。虽然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就是涂料上了墙,但过程调一调,完全不同。
但实际上很多涂料品牌只是把刷新服务这4个字加入,并没有成为体系,至少没搞明白运营过程、流程和目的,纯粹的玩票,毕竟真没什么成本,4个字加在门头上,印一些DM,能有多少钱?当然有些涂料很土豪,把刷新服务还真当回事,花几百万去打广告,但效果天晓得了。体系,一定是体系,没有涂料企业去研发体系,经销商是很难落地执行,经销商执行不了,油漆工们也不会当回事,消费者更不会因为你有这个服务就来找你,本身如果你的品牌就不是消费者属性的话。

身边有朋友找过X邦的服务,告诉我4个字:专业,很贵!我看了下报价单,的确很贵,很多涂料企业或许都想不到,刷个墙,卖几桶漆,居然也能有1万多元?而且只是60平方米的小房子。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