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在三亚举办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海南分会场活动揭晓了海南省十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其中,一宗涉及知名涂料品牌”立邦”的商标侵权案件吸引了中外涂料网的注意。这起由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查处的售假案件,不仅揭示了建材行业存在的侵权乱象,更展现了执法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新突破。

图片来源:海南市场监管
据中外涂料网了解,该案件始于2024年3月15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异地转办的案件线索。举报反映美兰区某建材公司向琼海三家门店销售的”立邦”乳胶漆产品,经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鉴定为假冒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盗用”立邦”注册商标,还伪造了厂名厂址信息。两周后的3月29日,执法人员对该建材公司展开突击检查,虽然现场未查获涉案产品,但从公司电脑中提取的6张出货单据成为关键证据。这些电子凭证与转办线索提供的材料相互印证,最终锁定了该公司的侵权行为。
执法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相关规定,对涉事企业作出严厉处罚:没收全部违法所得2943元,并处以35000元罚款。这一处罚决定不仅体现了法律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更传递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定决心。
此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创新的办案模式。执法机关采用”跨区域线索协查+违法事实互认”的协同机制,通过电子出货单构建完整证据链,成功破解了侵权商品溯源难题。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贯彻”全链条打击”理念,从下游销售商逆向追溯至上游供货方,实现了对侵权网络的精准打击。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确立了”不知情”不构成免责事由的执法标准,明确要求销售者必须履行合理注意义务,这对建材行业经营者起到了显著的警示作用。
中外涂料网注意到,涂料行业的造假现象并非个案。近年来,随着建筑装修市场的持续升温,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专业建材知识的欠缺,通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这些造假窝点往往藏身于隐蔽场所,通过复杂的销售网络将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侵害了正规厂商的合法权益,更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面对这一行业顽疾,中外涂料网提醒广大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在选购涂料产品时,应当优先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切勿被低价诱惑所蒙蔽。正规产品通常具备完整的包装标识,包括清晰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漆桶外包装的细节来辨别真伪,如检查桶盖是否完好、桶身是否有使用痕迹、接口是否光滑等。同时,妥善保存购买凭证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
当前,公安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家装建材产品的专项行动。根据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最新部署,公安机关将重点打击汽车、家电、厨卫家居、家装建材等领域的假冒注册商标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执法部门将加强对废旧产品回收、处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利用二手产品翻新、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
在这场打假风暴中,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正在发挥关键作用。公安机关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的协同机制,不断提升打击假冒伪劣犯罪的新质战斗力。这种创新执法模式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更形成了对违法分子的持续震慑。
涂料行业观察员夏雨指出,这起”立邦”打假案例虽然案值不大,但其示范意义不容小觑。它既展现了执法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与智慧,也为建材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唯有构建起企业自律、行业监管、消费者监督的多重防线,才能真正净化市场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对于涂料行业而言,这场打假战役远未结束,但每一个成功案例都在为行业的规范发展积累着正能量。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李德胜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