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奖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一位心怀家乡的新加坡潮商,用爱心和行动,影响和改变了一个中国普通的村庄。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立邦创始人、新加坡潮商吴清亮先生 MyStory拍摄

从打工少年到亚洲漆王

北枕群山面朝大海的广东潮汕之地,二百多年来,万里人南去,以海为田南洋闯荡是中国潮汕商人历史最丰厚的一页。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就有潮商。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吴清亮的父亲吴松昌,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人,是早期渡海南下新加坡的“过番客”,在一个码头做苦力,装货、卸货,什么赚钱的活都揽来做。但由于收入微薄,除了日常开支,也所剩无几,根本没法往家里寄钱。
1926年,眼看丈夫吴松昌已经8个月没有回家,几乎音讯全无,怀着身孕的母亲李秀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问亲戚借了路费,带着2个女儿,踏上了开往南洋的轮船。最终历经波折,一家四口终于团聚。1927年,吴清亮在新加坡出生,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破旧的小房间里。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年轻时的吴清亮

在一个潮汕人捐建的学校读完小学,吴清亮进入中学不久,父亲去世了。作为家中长子,还是少年的吴清亮无法再继续念书,不得不早早担起家庭的生计。14岁的吴清亮曾寄居马来西亚做过割胶工,跟姐夫贩卖过渔网,18岁投钱开过汽水工厂,倒闭后身无分文又四处找工作,而后在五金商贸行做销售员卖油漆。
为了多赚钱,吴清亮晚上还兼职做收购过期油漆的生意。而正是这份工作,让他与油漆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1949年,22岁的吴清亮开了一个专门生产油漆的小作坊。此后,生意越做越大。但由于一直是做二手油漆,外人都喊他“臭漆王”。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名声,吴清亮清醒地认识到,生意长久和良好口碑,需要有核心的技术,要有知名的品牌和可靠的质量。
1962年,吴清亮在新加坡成立了立时集团,这也让吴清亮的涂料生意也得到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涂料技术加持。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立时集团以新加坡为核心,迅速在泰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开设工厂扩张。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吴清亮率先回到北京,斥资近千万元创办企业。
1990年,中国和新加坡建立邦交,这条新闻让吴清亮备受鼓舞,而“建立邦交”四个字让他眼前一亮,脑海浮现了“立邦”二字。这两个字中,既有立时集团的“立”字,又有国家“邦”交双重含义。1992年,“立邦”正式成为立时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涂料品牌名称。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1992年,立邦注册在华第一家公司:立邦涂料(广东)有限公司

而后立邦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广建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强化提升供应链能力。同时,立邦对标全球涂料巨头,内耕外拓,并购澳洲多乐士、土耳其Betek Boya、马来西亚Vital Technical、意大利NPT、英国JUB以及全球特种配方企业AOC等公司,扩大投资组合,建立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全球顶尖企业。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心怀家乡的潮商和一个村庄

就是这样一位将涂料生意做到全球的亚洲漆王,却心心念念着一个中国的村庄。

时间回溯到1979年,吴清亮先生首次踏上回乡探亲的路途。看到家乡的教育条件尚待改善,当即就表达了想要捐建学校的诚挚意愿。次年,他便慷慨解囊,向大吴村捐建了第一所学校松昌幼儿园,并捐款12万元用于扩建大吴小学。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从松昌实验学校到松昌小学、秀英小学建校记,吴清亮先生热心家乡教育。

1989年2月,吴清亮再次决定赠建一所中学。这所中学承载着他对家乡未来的殷切期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在1991年顺利交付使用。而此次捐赠,吴清亮先生更是毫不吝啬,共捐款1300万港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所中学的名字,并未以他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而是沿用了他父亲松昌二字来命名,寓意松柏长青护佑家乡世代盛昌。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吴清亮先生捐建的松昌中学

吴清亮先生曾感慨地谈起对家乡最初的印象:“立邦是进入中国相当早的涂料品牌,那时大众还没有涂料的概念呢,我回到潮州老家,看到很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白石灰来涂墙。”那质朴却略显简陋的景象,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总觉得一定要主动做些什么,来改变家乡的现状。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早期大吴村旧建筑,多是用白水泥、白石灰涂墙

时光流转至1993年,彼时大多数老百姓还在沿用传统的白灰浆刷墙,而吴清亮先生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对家乡的那份热忱,将在新加坡备受欢迎的两款乳胶漆产品引入中国。这两款乳胶漆凭借其强大的耐擦洗性以及优异的附着力,一经推出,便迅速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很快成为了墙面漆的主流。而大吴村,更是有幸成为进口乳胶漆最早上墙的村庄,那焕然一新的墙面,吸引了周边八乡十里的乡亲们纷纷前来观望,成为了当时村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主题《归燕回巢》的大吴村墙绘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诸多饱含智慧与情感的俗谚,像“临檐水,点点滴,滴滴无差池”便体现着与孝道传承相关的深刻内涵。对于那些早年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在外漂泊、居无定所,经历过千辛万苦的潮汕人来说,重亲情、懂感恩是刻在骨子与灵魂里的。只要一赚到钱,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寄回家孝敬父母,回馈桑梓。
吴清亮先生虽出生在新加坡,但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自己早年的经历,更看重流淌在自己血脉里的亲情与乡情。
为了助力家乡的亲人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吴清亮先生捐资修筑起了环绕乡村的道路。这条主干道长达3200多米,犹如一条蜿蜒的丝带,连通了大吴村与外面的世界,直通潮汕公路,为村子的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通道。
十余年间,吴清亮先生往返家乡数十次,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以父亲吴松昌和母亲李秀英之名,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公益事业,进行了诸多捐赠。先后为家乡捐建了4座桥梁,让村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建造了一座发电厂,点亮了村庄的夜晚;修建了一座水厂,保障了村民们的用水需求;还有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和教育设施,他都一一用心助力。累计下来捐赠价值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为家乡亲人脱贫致富筑牢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大吴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如今的大吴村,南北两溪的河堤以及所有池塘都砌上了整齐漂亮的石篱,以往一到雨水季节就泥泞打滑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美观的乡村环境;在大吴村口潮汕公路旁,“秀英亭”“秀英园”花草竞秀,古色古香,成为了村民及过往行人休憩赏景的好去处。焕然一新的大吴村,1995年就被评为最早的一批广东省文明村,成为了周边乡村学习的榜样。

一位心怀家乡的潮商,用爱心与行动,影响和改变了一个村庄。

浮洋镇大吴村党总支部委员吴淙冰:吴清亮先生大概是从1980年就在大吴村捐赠了第一所学校,大吴村现在的教育事业已经是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整条的完整教育体系,而且全都是公办的学府,这在潮州市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大吴村村民:吴清亮先生虽然旅居海外,但不忘桑梓,只要家乡有需要,他总是无私捐建惠民项目。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几十年来,以吴清亮先生为代表的海外侨胞,积极支持大吴村的发展建设,贡献之大有目共睹。浮洋镇镇委书记苏培根说。

在吴清亮先生的倡议和影响下,更多的海外侨胞踊跃支持家乡建设。如今,大吴村90%以上的公共设施和配套都来源于华侨的捐赠和支持。大吴村成为村民和华侨们共同铸就的乡情佳话。

大榕树下的大吴会客厅

大吴村,是吴清亮先生桑梓情深、倾囊相助的心灵归处。

2024年11月26日,有好消息传来,吴清亮先生又给自己的家乡大吴村精心打造了一个大吴会客厅。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大吴会客厅有多大?一个幼儿园那多大。

会客厅坐落何处?村里那棵繁茂的大榕树下。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从家乡长期发展、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等需求出发,吴清亮先生委托立邦中国,邀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共同对原已闲置的松昌幼儿园进行改建,打造了汇聚八方来客的“大吴会客厅”。

潮州当地有“前榕后竹”的说法。生命力旺盛的大榕树历经风霜仍枝繁叶茂,对无数海外侨胞而言,则象征着他们寻根与魂牵梦萦的精神之所。大吴会客厅以村中大榕树为中心布局,以“人的体验感”为主导,保留横向两栋建筑,打开围墙,通过极强的通透感创造无限延伸的家,便于村民畅享社交生活与人际互动。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在布局上,设计团队为大吴会客厅打造了多个分区,包括餐厨空间、茶书院、兴趣教室、手工作坊、运动场等,并开辟了能承载潮戏剧场、市集等功能的创新空间,为这古老静谧的村落绘就现代多元的新蓝图。

这么规模的会客厅,对于98岁高龄常居新加坡的吴清亮先生而言,并非自用,而是为家乡村民构筑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同时提升当地文旅发展潜能。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在落成仪式上,立邦中国宣布将大吴会客厅捐赠给大吴村村集体,期望以此支持村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吴清亮先生的女儿吴婕人女士代表家人致辞道:44年前,我父亲在村里的大榕树下通过捐资办学,种下了教育的种子;44年后,我们又在大榕树下,为乡亲们建起了全新的文化生活空间,这对我们实在意义非凡。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但我们对家乡的心意从未改变。我们期待大榕树下来客汇聚,祝福大吴村越来越好!”

大吴会客厅首次“迎客”,立邦中国特邀一众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艺人亲临会客厅,带领八方来客体验潮州木雕、大吴泥塑、潮绣等非遗文化,以别具一格的潮汕人文之美,为大吴村注入“文化动能”。

一位新加坡潮商和中国家乡的一村一厅

立邦中国区CEO钟中林先生表示:客厅往往是一个家里最具有人气,能把家庭成员、朋友聚在一起的地方。这一次,我们有幸代表立邦创始人吴清亮先生,首次向《梦想改造家》发起委托,将昔日的松昌幼儿园改造为大吴村民的共享会客厅,希望能让大伙儿在这里常相聚、多走动。我们相信,全新的大吴会客厅,既承载了吴先生的桑梓情怀,也将帮助大吴村民实现更多生活梦想。”

从村里的第一所学校,到村里的第一座共享会客厅,从村里的基础设施到公共文化空间,家乡成为吴清亮先生数十年来从未割舍的牵挂。

作为见证中国发展的真正亲历者,吴清亮先生始终不遗余力地播撒着一位新加坡潮商对中国家乡无比的热忱与挚爱。或许,他还有一个海外潮商群体们最朴素的情感共鸣:有根就不再漂泊,有家就有最坚强的后盾。

不知怎的,突然想到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一句诗:“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还有那句据此演化而来的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章来源: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日报、潮商、立邦中国

责任编辑:雷达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上一篇 2024-12-05 13:49
下一篇 2024-12-05 17:31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